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文苑 >

灯火阑珊处,月圆情亦浓

浏览次数: 作者:企联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:2025-02-13 08:40:31

烟台港陈林

  十五的月亮还未爬上柳梢,街角巷尾的红灯笼已次第亮起。我站在胡同口斑驳的砖墙前,看着一串串中国结在风中打着旋儿,恍惚看见三十年前那个带着大盖帽的小男孩,正踮着脚往低垂的柳树枝上系上红绸子。

  儿时的元宵是浸在糖霜里的梦。祖父用竹条扎的兔子灯歪歪扭扭,却总让我举着在街道上疯跑,纸糊的耳朵里塞满碎玉般的笑声。母亲和婶婶围坐在院子里搓汤圆,糯米粉扬起的白雾裹着桂花香,沾湿了她们鬓角的碎发。我总爱偷捏一小团面,藏在掌心揉成歪七扭八的"小动物",然后躲在角落里,暗自窃喜好半天。

  那时父亲会在门前挂起自制的走马灯,宣纸上的八仙过海被烛火映得影影绰绰。我们仰着头数灯影里转动的神仙,直到脖颈发酸。街口的糖画老人最懂孩童心事,铜勺倾转间,糖稀蜿蜒成游龙戏凤,甜得能粘住整个童年。

  长大后的我,奔波在拥挤城市的喧嚣里,元宵的月光常被写字楼的玻璃幕墙切碎,外卖软件里精致的速冻汤圆,总少了些手心的温度。直到某个加班的深夜,母亲忽然发来视频:老屋的八仙桌上铺满糯米粉,父亲颤巍巍捏着面皮,镜头外传来小侄女学包汤圆的嬉闹。隔着手机屏幕,我分明看见走马灯的光晕在他们白发间流转。

  今年我终于赶在元宵前归家。厨房蒸汽朦胧中,三代人的手在面团上交叠。四岁的小侄女把汤圆捏成星星,母亲悄悄往某个汤圆里塞了硬币,父亲新买的电子灯笼映得满室生辉,却还是给孙女扎了盏竹骨纸灯。当第一锅汤圆浮起时,窗外焰火正好绽开,琉璃色的光雨里,我看见童年的兔子灯与此刻的电子光影重叠成圆。

  原来元宵从来不只是节令的刻度,而是亲情的年轮。那些手作的温度、等待的目光、传承的灯火,在岁月长河里串成永不熄灭的灯河。当我们围坐分食一碗朴素汤圆时,嚼碎的是旧时光的甜糯,咽下的是新岁月的圆满。


主办单位:烟台市企业联合会  烟台市工业经济促进会  

电话:0535-6699701 6699702 传真:0535-6699701 稿件邮箱:ytqilian@163.com 邮政编码:264003 地址:烟台市莱山区观海路75号玉岱大厦2号楼三楼

备案号:鲁ICP备2021040865号

本站信息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许可,翻录必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