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需懂“断舍离”
浏览次数:
作者:企联信息中心
发布时间:2025-09-12 08:45:20
烟台港 杨丽霞
没有一个东西我们会永远拥有,可是我们一生很多东西都放不下——蒋勋
蒋勋先生的文字向来以温润通透著称,在字里行间,读见了温柔的力量,每天翻几页,像在和自己好好说话。就像《断舍离》书中提到的极简生活方式,它倡导我们摒弃所有,耗费生命力的冗余之物。断绝不需要的人际关系,舍弃多余的杂物,脱离对物品的执着,我想这也许是每个人一生都在学习的功课。
他眼中的 “断舍离” 并非简单的物品丢弃,而是一场与生活的温柔对话。这本书从美学与哲学的角度,探讨如何通过整理外在空间,梳理内心秩序,让生活回归本真的轻盈。作为女性,在琐碎日常中践行断舍离,更像是一场漫长的自我和解。年轻时总觉得衣柜里少一件衣服,化妆台上缺一支口红,那些被 “折扣”“限量” 裹挟而来的物品,渐渐堆成了生活的负担。消费主义拼命要我们做加法,但其实减法才会让生活更平衡。周末整理衣柜,翻出大学时买的第一条昂贵连衣裙,面料已经褶皱,腰围也不再合身,甚至拉链早已坏掉。盯着它看了许久,哑然失笑,突然意识到,舍不得丢弃的哪里是衣服,分明是对青春的执念。
蒋勋说:“整理物品,其实是在清点生命里的执念。” 这句话像一把温柔的钥匙,打开了女性内心最柔软的角落。生活中我们太容易在 “付出者” 的角色里囤积负担:孩子穿过的小鞋子、母亲塞过来的四件套…… 这些物品上都贴着 “爱” 的标签,让我们在取舍间倍感艰难。直到有天发现,冰箱里过期的意面、衣柜里洗得发白的衬衫、沙发上变形的抱枕,早已无声在消耗着生活的元气。断舍离教会女性的,是学会 “温柔地拒绝”。拒绝亲朋“催婚催生”、拒绝孩子“不合理任性要求”。这不是冷漠,而是清醒地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,女性的从容,不在于拥有多少,而在于敢不敢承认 “我不需要”。
从小的教育总被教导要“满”:填满时间、填满关系、填满工作、填满每个身份。但整理办公桌时特意留出的那一个角落,放上一小束花,反而成了每日工作最治愈的时刻。这“留白” 的美学,这对女性而言格外珍贵,这留白里,藏着不被定义的自由—只做那个会为一束花心动的自己,让女性在烟火气中照见自己,在取舍之间,活出最舒展的模样。